
艺术广东-国际收藏品及艺术品博览会
中国伤痕美术领军人物“邵增虎油画专场”
中国伤痕美术领军人物“邵增虎油画专场”
(艺术广东-国际收藏品及艺术品博览会)
策展人:汪芷瑶 朱正松
指导单位:广东省文化厅
主办:德胜美术馆 中意基金会
承办:广州市光合作用展览有限公司
协办单位: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
支持媒体:雅昌艺术网 广东美术报
策划:洲际文化
网址: www.deshengart.com
邵增虎官方网站:shaozenghu.artron.net/
展览时间:2015.9.17-20
展览地点: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三号馆C06
艺术界的“邵老虎”
邵增虎先生出生在安徽绩溪,195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,成为广州美术学院首届生。因邵增虎先生不但在美术方面是强项,而且在音乐、体育方面也十分优秀。所以,毕业后安排到广州军区负责文艺宣传。在部队36年的军旅生活对他影响非常大,性格刚猛正气,语有机锋,不怕得罪人;再是他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有“史碑”色彩,如《螺号响了》《农机专家之死》《任弼时》在当时都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和思考;更重要的是他直接用刀作画,画风硬朗健硕,有一种雕刻的力量,凝重、厚实、半平面化、碑刻化等特点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。《山村秋色》《泸沽湖畔》《金色的山谷》《上士的队伍》以及直至现在的《金秋系列》等风景作品都是沿着这一风格前进。他的画面给观者带来的感受是:无论你在不同的远近、不同的角度欣赏其作品,都会有不同的感受。那从抽象到具象的图式变化,从单一到色彩丰富的层层叠加及以刀代笔的雕刻痕迹,那种乱而不乱、乱中有序,虚中有实、实中有虛的效果,让人观之有痛快淋漓之感。之所以,在艺术界人称邵增虎为“邵老虎”。
[对话邵增虎]
不要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
记者:您说过中国的油画必须有自己的标准,能具体谈一下吗?
邵增虎:现在的不少艺评家,且有相当一部分势力喜欢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,用西方的那一套理论来套我们的创作,这其实是缺乏自信和民族自尊的表现。油画虽然是由西方传过来的,但任何文化传到中国都会本土化,并成为中国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,如同佛教一样。
客观看现代艺术
记者:您个人如何看待现代艺术?
邵增虎:不少现代艺术很生动、调皮,除了低级庸俗和破坏性外,大部分人还是接受的,我也喜欢看,但我不喜欢看现代艺术的评论文章,把浅薄和感官的刺激作品解读成有思想和深度的内涵,我是最不能接受的。我会按照自己的欣赏标准和文化水准去观察和感受。
能震撼人的作品才是好作品
记者:好的艺术作品的标准是什么?
邵增虎:如果艺术需要文章去翻译才能让人理解的话,这种艺术就毫无生命力了,能震撼人的心灵的作品就是好作品。
如果没有难度就不叫艺术
记者:所谓的难度是什么?
邵增虎:难度,我认为是指思想性和技法,任何一个艺术家都要有自己的绝活。
不要迷信
记者:如何才能收藏好的作品?
邵增虎:不要追风,不要迷信宣传和市场行情,收藏者要冷静。好多真正的艺术家是全身心投入创作里,不事炒作和宣传。现在收藏的人有两种类型,一是只注重市场价值,另一种是注重艺术价值。玩市场价值的就像玩股票一样,哪个涨就买哪个。注重艺术价值的是欣赏型和文化型的藏家,他们收藏艺术品是为了满足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邵增虎:“我不是什么天才,也自认为领悟能力很慢,但当我认定一条路,就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,像蜗牛一样前进,最后就走出了自己的风格。”
邵增虎:在我的创作中“要现代意识但绝不走进观念,不赶时髦也不保守“





